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舉辦「114年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表揚長年深耕地方文化藝術的傑出人士與團體。其中,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由白鶴獅製作技術保存者——黃厚銘老師榮獲第二十一屆「文化藝術貢獻獎」殊榮,象徵雲林在地傳統藝陣文化再度受到肯定。

黃厚銘老師表示,非常感謝雲林縣政府及所有評審委員的肯定,特別感謝張麗善縣長與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長年來對在地文化的支持與重視,讓默默耕耘於傳統藝陣領域的團隊被看見。他說:「這個獎不只是給我個人的榮耀,更是屬於整個獅陣大家庭的成就與驕傲。」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自創立以來已傳承65年,從日復一日的練習到每一場表演的汗水,都是守護文化的重要見證。

黃厚銘老師生於1962年,是北港武術大師黃清塗(老塗獅)之次子,自幼在武舘氛圍中成長,傳承父親崇武尚德的精神。1990 年起接任北港老塗獅武舘館主,至今培育超過1,000名學生,投入社區超過3,000小時,更自備車輛接送學生。他不僅推廣傳統獅藝與武術,更致力於地方文化教育與青少年引導,改變社會對陣頭的刻板印象,讓年輕一代認識家鄉的文化根源與信仰價值。

在黃厚銘老師的帶領下,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於民國108年被雲林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類」,並於民國112年再登錄「白鶴獅製作技術保存及保存者」。此外,團隊更曾代表雲林參與「中華民國112年雙十國慶演出」,成為北港首度登上國慶舞台的傳統藝陣,讓全國看見北港迎媽祖陣頭的魅力與力量。

傳統文化的保存需要更多社會力量與青年投入,唯有代代傳承,文化才能永續。「希望藉由這個獎項,讓更多人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學習與傳承,讓北港的獅陣精神能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他也提到,近期團隊參與「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及即將上場「土庫六房媽紅壇演出」等活動,持續推動文化交流與展演。黃厚銘最後感性地說:「感謝所有獅迷與鄉親朋友,因為有你們,文化才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