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為了孩子的品格、老師的韌性、學校的未來,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匯集北基桃近40位高中校長齊聚一堂

我要分享
為了孩子的品格、老師的韌性、學校的未來,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匯集北基桃近40位高中校長齊聚一堂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學涯領航員-高中校長研討會》今年邁入第四屆,邀請到新北、基隆、桃園等地近40位校長參與。(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在教育現場壓力日增的時代,校長們迎來了嶄新的挑戰與機遇。影響力教育基金會舉辦「學涯領航員-高中校長研討會」圓滿落幕,吸引來自新北、基隆及桃園的校長共同參與,探討品格教育、AI數位轉型與校園心理健康的實務應用,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帶來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這杯子有多重?」研討會一開場,主持人劉杏薇(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總監)端起一個空杯向在座校長提問。在眾人笑語間,主持人補上一句:「重點不在重量,而是你握多久。」場內頓時安靜,隨即響起掌聲。這個簡單的比喻,點出了教育工作者長期承擔的壓力與重量。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江韋達於開場致詞中表示,基金會長期關注教育現場的實際需求,本次特別針對校長們最關心的三大議題規劃專題講座:邀請臺灣大學哲學系林火旺教授分享品格教育與批判思考、數位轉型學院詹文男院長探討AI數位轉型策略、以及臺北榮民總醫院陳牧宏主任剖析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則指出,高中是學生人格與志向確立的關鍵階段,但臺灣教育在轉向素養教育的過程中,仍面臨人本關懷落實不足、公私立學校失衡等挑戰,基金會希望藉由本次研討會為校長們找到支點,為高校教育槓桿出更深遠、更具系統性的正向影響。

為了孩子的品格、老師的韌性、學校的未來,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匯集北基桃近40位高中校長齊聚一堂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左)及影響力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江韋達(右)分別擔任研討會開場及引言人嘉賓,期盼透過本次研討會為教育現場工作者面對不同層面的挑戰,提供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品格教育與批判思考:做「對的理性」教育

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以哲學視角破題:「品格不是服從,而是能說明『為什麼』後仍選擇去做。」他提醒,一般常見的「搭便車」心態,若缺少批判與自我約束,最終讓整體回到無秩序的自然狀態。他以家庭教育實例分享「言教」的力量:不靠恐嚇體罰,而以說理的方式說服孩子不說髒話,將外在規範轉為內在品德。

他強調,「有品德的人不是吃虧,而是擁有最持久的無形資產與信任。」此番話引起現場多位校長共鳴,頻頻點頭並記下筆記,期盼品格教育在校園中落實。

為了孩子的品格、老師的韌性、學校的未來,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匯集北基桃近40位高中校長齊聚一堂

本次研討會匯集三大領域專家,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左上)、北榮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右上)、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下),分別就AI數位轉型、青少年心理健康、品格教育與批判思考提供實務解方。(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AI數位轉型:數位是手段,轉型才是目標

「數位轉型,重點在『轉型』不是『數位』。就像活動結束的『神秘小禮物』—真正重要的是小禮物不是神秘。」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以生動幽默的方式解題,引發現場笑聲連連。並用「林志玲當導演」的比喻,來說明「精進本業」與「改變商業模式」的本質差異,提出校園數位轉型的0–4階段路徑:從數位化、優化、整合、自動化到智慧化。

詹所長以戶政數位化的「只快7分鐘」案例提醒,若流程不合理,再多系統也難以省時。先釐清流程,再導入科技,才是成功的轉型。這個案例引發現場校長們熱烈討論,許多人分享了自己學校在數位化過程中遇到的類似困境。他鼓勵校長對照「0–4等級檢核表」盤點校內流程,優先挑選「攸關生命」的項目深化改善,讓數位轉型真正成為校務革新的助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師支持是關鍵

臺北榮民總醫院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牧宏指出,校園心理議題是全球性趨勢,且疫情後波動更明顯;要有效介入,必須同時看生理、心理與社會因素,並強化教師的身心韌性。「促進學生福祉之前,先讓老師有可持續的支持系統。」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現場的核心挑戰。

陳醫師分享「拒學」的臨床經驗:並非所有孩子符合精神科診斷,但若能及早辨識並建立分級支持(校內→社區→醫療),將能顯著提升回校率;醫院與學校合作推動的「在醫院上學」模式,已證實具可行性,也讓許多校長感到欣慰,原來他們面對的困境並非孤例,而是有系統性解方的。醫師建議校長可依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原則,打造友善學習環境,設計教師CARE模組。同時,將「早期預警指標」和「轉介路徑圖」製作成簡明卡片,讓支持系統更即時可及。

為了孩子的品格、老師的韌性、學校的未來,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匯集北基桃近40位高中校長齊聚一堂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暨知名人資專家黃至堯博士(左1)主持座談,與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及北榮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 (由左至右)針對校長提問進行深度對談。(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知識與行動並進:實現校園治理創新

座談會中,校長們針對實際校務挑戰踴躍提問,其中「青少年拒學」等議題引發熱烈討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暨知名人資專家黃至堯博士總結出三大洞察:首先,教育現場常忽略生理因素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導致教師容易誤判問題根源;其次,台灣社會過度將教育責任集中於學校,忽視了家庭與社會教育的關鍵角色;再者,專家一致強調傾聽的重要性,建議採用「說一分、聽九分」的對話方式,讓解決方案透過充分討論自然浮現。

研討會最後,主持人劉杏薇總監再次舉起杯子,說出「每位校長手上都有一只杯子,時間越久越重。今天,讓我們先放下它。」台下齊聲鼓掌。那一刻,象徵教育領導者們共同決心:校園治理,從彼此支持開始。

為了孩子的品格、老師的韌性、學校的未來,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匯集北基桃近40位高中校長齊聚一堂

主持人劉杏薇(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總監)以手中水杯道出教育工作者長期承擔的壓力,也呼應研討會「從支持開始」的精神。(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多位校長回饋,這場研討會「不流於形式」,三位講者都從實際案例出發,提供的方法可以立即應用在校園中。一位來自桃園的校長說:「我已經在筆記本上列出回校後要做的五件事,這場研討會真的很有價值。」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將持續延伸資源,並規劃下階段行動方案。基金會期待透過持續的學習與連結,協助校長們將今日所學轉化為具體行動,為學生創造更符合未來需求的學習環境,推動教育革新。

本文出自:索引新聞 INDEX News
原文連結:https://news.org.tw/28449/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要分享

按個讚!警政時報粉絲團!讓您立馬觀看獨家影片!也可向我們投訴爆料哦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