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公布第三季業績,營運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並上調全年財測下限,顯示全球貨櫃運輸需求回升;雖然公司股價在哥本哈根早盤一度重挫逾6%,但馬士基強調,業績上修反映「全球貿易韌性仍強」。
根據《CNBC》報導,馬士基第三季基礎稅息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為26.8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26億美元,惟仍較去年同期的48億美元明顯下滑;馬士基將全年EBITDA預期自原先的80億至95億美元,調升為90億至95億美元。
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Vincent Clerc)受訪時表示:「我們能上調財測,是一個關於韌性的故事,無論地區,需求皆展現出穩健彈性,特別是第三季末美國需求回溫,迎接年底旺季。」
柯文勝進一步指出,「我們削減開支,保持成本受控,因此能在各業務中維持良好利潤表現。」並強調儘管面臨高通膨與營運不確定性,馬士基仍成功控制成本、提升各事業部利潤率。
馬士基同時預期2025年全球貨櫃市場運量將成長約4%,高於先前預估的2%至4%區間下限,顯示貿易動能持續增強。
對於全球貿易前景,柯文勝認為「去全球化」言論過於誇大,「事實上,我們觀察到各經濟體間的貿易整合度仍在提升,推動這股力量的主引擎,是中國製造業的強勢,並在多個區域持續擴張。」柯文勝重申,過去兩年中國製造出口的穩健成長,使市場一次次被需求韌性所驚訝,「這種全球製造供應鏈的黏性顯示,全球化並未退潮,而是在以不同形式深化。」
截至今年以來,馬士基股價仍上漲約5%,反映投資人對中長期貨運需求持謹慎樂觀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