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AI領頭羊OpenAI正式宣布與亞馬遜雲端運算(AWS)簽署總值約380億美元(約新台幣3.8兆元)的長期算力合約,將於美國地區啟用數十萬顆輝達(NVIDIA)高階GPU,作為ChatGPT及下一代AI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運算基礎。根據《CNBC》報導,這是OpenAI首次與全球雲端龍頭AWS締結大型合作,也意味該公司逐步擺脫對微軟Azure的依賴。
AWS表示,首階段OpenAI將使用現有資料中心的運算資源,後續亞馬遜將專為其打造新一輪AI基礎設施。AWS運算與機器學習副總裁布朗(Dave Brown)指出:「這批容量是完全獨立的新建資源,部分算力已可立即投入使用,OpenAI正陸續上線。」
消息公布後,亞馬遜股價週一勁揚4%,創歷史收盤新高,兩個交易日共漲14%,創2022年11月以來最大漲幅。市場解讀,這筆天價合約象徵AWS重新鞏固其在AI基礎建設領域的領導地位。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指出:「要推進前沿AI,必須仰賴大規模且可靠的算力。我們與AWS的合作,將強化全球AI生態系,推動智慧時代進入下一階段。」阿特曼強調,公司計畫投入高達1.4兆美元資金建構30GW算力資源,約相當於2,500萬戶美國家庭的用電量。
阿特曼進一步透露,長期目標是「每週增加1GW算力」,以支撐未來AI模型規模的爆炸性成長;同時強調,OpenAI仍會繼續使用Azure服務,預計未來將再增購價值約2500億美元的微軟雲端資源。
OpenAI近月積極展開「算力擴張計畫」,陸續與NVIDIA、Broadcom、Oracle及Google簽署總規模高達1.4兆美元的運算與供應協議。分析師認為,這波瘋狂投資行動雖凸顯AI產業爆發力,但也引發「AI泡沫」與能源、土地及技術資源是否足以支撐的疑慮。
自2019年起,微軟投資OpenAI總額達130億美元,並曾為其唯一雲端供應商;不過,雙方今年初調整協議,微軟失去「獨家」地位,只保留新需求的優先承接權。上週該特權正式到期,OpenAI因此能與各家雲端巨頭平行合作,繼與Oracle、Google簽約後,AWS成為規模最大、實質合作最深的對象。
對亞馬遜而言,這筆合約不僅在金額上創紀錄,也具有戰略意義,AWS目前同時是OpenAI競爭對手Anthropic的主要投資方,後者專用的印第安納州新資料中心投資額達110億美元。AWS首席執行長加爾曼(Matt Garman)指出:「AWS能提供即時、最優化的算力,是OpenAI選擇我們的重要原因。」
根據AWS財報,該公司雲端事業第三季年增率超過20%,表現優於預期,但仍落後微軟Azure與Google Cloud的40%與34%增幅。此次合作初期主要採用輝達新一代Blackwell系列GPU,未來不排除加入更多晶片選項。亞馬遜自研Trainium晶片目前已供Anthropic使用,但AWS尚未透露是否會導入OpenAI專案。新基礎架構將支援模型訓練與即時推理運算,包括ChatGPT的語言回應與多模態AI開發。協議有效期至2026年,並可依需求擴充至未來七年。
目前OpenAI多款基礎模型及「開放權重」(open-weight)版本已登上AWS的Bedrock平台,企業客戶如:Peloton、湯森路透、Comscore等均透過該平台部署OpenAI模型,應用於代碼生成、科學運算及自動化分析等。
外界認為,OpenAI透過分散雲端供應鏈、鎖定長期算力來源,不僅確保營運穩定性,也為未來IPO鋪路。阿特曼近期在直播中坦言,考量資金需求,公開上市是「最可能的發展方向」;財務長弗里爾(Sarah Friar)亦指出,公司近期重組即為邁向資本市場的必要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