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汽車(NIO)再陷財務爭議,《CNBC》報導指出,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向美國紐約南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告蔚來及其高層涉嫌違反證券法,以虛增營收方式誤導投資人。消息曝光後,蔚來港股週四一度暴跌近9%,新加坡掛牌股也收跌9.5%。
根據訴狀,蔚來被指透過「偽獨立」電池資產公司蔚能科技(Weineng)提前認列超過6億美元電池租賃收入,卻未揭露實際持股與控制關係。GIC指控蔚來「發布重大虛假與誤導性聲明,隱瞞與蔚能的實質關係及真實財報數據」,導致公司股價被高估,最終造成投資人巨額損失。
訴訟同時將蔚來執行長李斌與前財務長馮威列為被告,文件指出,GIC於2020年8月11日至2022年7月11日期間購入蔚來股票,期間遭受「重大財務損失」。
蔚來汽車主打「電池租用分離制」,讓車主可先購車再按月訂閱電池服務。訴訟指稱,蔚能科技實際由蔚來創建,用於購買蔚來提供的電池,再將租賃收入回流給蔚來。該公司於2020年由蔚來、寧德時代(CATL)、湖北科投集團及國泰君安國際旗下子公司共同出資,各持25%股份。
但GIC指蔚來實際掌控蔚能營運,並是其唯一收入來源,藉此將長達7年的租賃收益一次入帳,同時將電池資產自資產負債表中移除,違反美國會計準則中「收入應分期認列」原則。
2022年,美國做空機構灰熊(Grizzly Research)亦曾發布報告,指出蔚來藉由蔚能「提前認列7年電池租賃收入」,導致財報利潤率虛高,該報告進一步說明,「蔚能讓蔚來得以即時入帳電池銷售收益,進而誇大營收與毛利。」
根據10月3日法院文件,法官已下令暫停訴訟程序,案件進入暫緩階段;對此,GIC與蔚來均未對外發表評論。蔚來近期股價波動劇烈,儘管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強勁,但其財報透明度與獲利模式再度遭質疑,分析人士指出,若指控屬實,恐重挫國際投資人對中國電動車企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