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薛秀蓮 /台北報導】在今年台北市大同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聯合成果展中,「大龍峒銀齡手作」以繽紛紙藝驚豔全場。七旬長者親手創作的作品,融合創意與文化記憶,從花開福爾摩沙到古早留言板,揮灑銀髮世代的無限巧思與活力,成為全場最受矚目的亮點。

由台北市社會局指導、社團法人中華無齡酷活協會申辦的「大龍峒銀齡手作」長青力開發計畫,於今年度正式展開,充分展現長者生命力與創作力的深度提升。11 月1 日於大同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聯合成果展上,本計畫的展示攤位吸引大量民眾駐足圍觀,最令人驚嘆的莫過於:這些色彩繽紛、精緻細膩的作品,全出自於一群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阿公阿嬤之手!
現場展出作品包括「花開福爾摩沙」、「古早味留言板」、「祈福吊飾」以及「紙作小偶」等,繽紛活潑的用色,融合台灣文化記憶與節慶美學,讓民眾一看就讚不絕口。特別是大型紙藝裝置【花開福爾摩沙】,象徵台灣島嶼與盛放花朵的結合,充滿生命與希望的力量。一位觀展民眾驚呼:「怎麼可能是老人家自己摺的?這根本可以拿去展覽賣了吧!」

這些作品的誕生並非一蹴可幾,在專業設計師與資深紙藝講師的帶領下,長者們一步一步學習紙藝技巧,從剪紙、捲紙、塑形、到色彩搭配,每一堂課都充滿挑戰。一開始,許多長者都不相信自己能完成大型作品,但在不斷嘗試與互相鼓勵下,作品逐漸成形,更悄悄加入自己的創意與巧思,展現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每位長者都以自己的感受詮釋台灣之美,正如同他們多彩多姿的人生。
協辦單位大同區保安里辦公室張賦脈里長更是全程參與,帶領地方長者投入製作,還親手完成一件特別的「古早味留言板」。張里長分享:「我從嘉義來台北已經十八年了,這個留言板是我往昔最深刻的記憶。以前沒有手機,大家會在火車站或店家門口的留言板上寫訊息,等親友來看到。那種看到熟悉筆跡、收到訊息的感動,是現代人很難想像的。」她希望透過這樣的手作,把過去的溫暖和記憶,重新傳遞給下一代。
除了創作成果令人驚艷之外,本計畫更肩負著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的使命,透過一系列的設計導入與手作訓練,長者們的自信與活力逐漸綻放,不再只是被照顧的角色,而是社區中創造美好、傳承智慧的力量。

這樣的成果不僅是對長者努力的肯定,也是中華無齡酷活協會長期耕耘高齡服務的縮影。大龍峒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自開辦以來,致力提供多元課程與協作平台,今年邁入第三年,長者的作品與創意能量持續升級,成為社區最閃亮的風景。
「大龍峒銀齡手作」長青力開發計畫也同時培育具製作技巧與熱情的長者,將來可參與台北市「銀髮貴人」計畫,擔任紙藝教學服務地方。未來,這份由大龍峒出發的銀齡創作能量,將持續啟動更多社區角落,讓長青力在更多地方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