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薛秀蓮 /台北報導】桃園市為北臺灣快速發展的重點城市,許多社區已具備完善的混合都市機能:超商、餐飲、醫療診所等皆可快速到達,但城市的發展仍面臨挑戰。近年人口大幅移入,公共設施需求激增,加上逾半居民仍需往返雙北就業就學,每日通勤耗時2至3小時。如何在快速都市化浪潮中,打造真正便利宜居的城市,成為桃園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正是「15分鐘城市」願景的核心目標。

為加速「15分鐘可負擔城市」的落實,桃園市府將於2025年11月28日(五)在桃園會展中心舉辦「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對話」論壇,以「15分鐘城市」為主題,邀請國際城市設計大師、政策實踐者、青年世代與市民代表齊聚一堂,展開一場關於城市、生活與未來的深度對話;論壇活動免費參加,適合關心城市發展、居住議題、交通設計與社會創新的市民、青年、設計師、學者與公部門工作者參與。名額有限,歡迎即刻填寫線上報名表(https://event.cw.com.tw/2025tycg_urdb/index.html)搶先加入。
桃園共好城市對話論壇11/28登場
「面對快速都市化與生活品質落差的挑戰,桃園正積極推動捷運、公車、鐵路地下化、自行車道與共融公園等建設,期望打造一座人人都能安心居住、便利生活的城市。」桃園共好城市對話論壇讓市府與市民共同思考未來城市樣貌的重要平台,活動中將透過專講、對談與分場論壇,深入探討住宅創新、交通設計與公共設施的整合,讓「幸福不再有價碼限制,而是觸手可及」。
「15分鐘城市」的概念係由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s Moreno於2016年提出,其主張為「市民能在步行或騎乘自行車的15分鐘範圍內,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綠地與商店等基本機能」。這項理念不僅提升生活便利性,也回應氣候變遷與碳排減量的全球挑戰。巴黎市長Anne Hidalgo在競選連任時即以此為政見,推動「Plan Velo」自行車道擴建、綠洲校園改造與市民參與亭等政策,成功讓巴黎成為全球「15分鐘城市」的典範;新加坡則透過公共住宅社區串聯地鐵站、巴士轉運站與生活機能,打造遮陽避雨的步道網絡,實現高密度城市中的宜居生活。韓國釜山也投入巨額預算,在各社區建設兒童圖書館、公園與文化中心,展現亞洲城市的多元實踐。
豪華講師陣容未演先轟動
桃園共好城市論壇以三大亮點為主軸,首先是「全球視野X在地實踐」,邀請Carlos Moreno與桃園市長張善政進行跨國對談,從巴黎到桃園,探討城市設計如何改變市民日常;接著是「跨世代對話X生活想像」,由各界專家代表共同描繪住宅、交通與公共設施的理想城市樣貌;此外還有「家的未來X住宅創新」,深入探討社會住宅、共居模式與公共設施整合的可能性,讓居住不再只是空間,更是生活的起點。
一整天的精采論壇,每一位講師都是一時之選,包括Carlos Moreno(巴黎索邦大學教授)、溫代欣(桃園市政府秘書長)、江南志(桃園市都市發展局局長)、山崎亮(日本社區設計大師)、趙家麟院長(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謝哲青(主持人、作家)、林峻丞(甘樂文創創辦人)、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邱秉瑜(旅日都市規劃學者)、林苑毓(YouBike發言人)等,集結城市設計、交通創新、社會住宅與青年創生等多元領域的實踐者與政策推動者,豪華陣容令人期待,想更加了解桃園市未來發展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場難得的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