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台日攜手共構 PACT 示範鏈 「電子資訊業碳數據計算與交換指引」正式上路

我要分享
產發署與 TEEMA 攜手推動數據治理,助台灣產業與國際減碳標準接軌。圖/業者提供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當「減碳」不再只是企業的選項,而是國際供應鏈的入場券,台灣正以「碳數據治理」打造新的競爭力。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共同舉辦的「2025 淨零供應鏈轉型高峰論壇」,10 月 23 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以「國際區域示範 × 碳數據透明化」為主軸,首度公開台日碳數據交換示範成果,並發表台灣首份電子資訊業碳足跡計算與交換指引,展現台灣接軌國際永續標準的決心。

台日共構 PACT 示範鏈:打造國際共通「碳語言」

為讓碳數據能真正「說同一種語言」,台灣首度與日本 Green × Digital Consortium (GxDC) 展開合作示範。GxDC 由東京大學與富士通領銜推動,採用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BCSD) 所推動的 PACT (Partnership for Carbon Transparency) 標準,致力推動全球統一的產品碳足跡(PCF) 資料交換機制,建立跨國可溝通的碳數據語言。

面對全球日益嚴格的減碳新規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電子資訊產業組技正 林育寬 表示:「PACT 的導入,是台灣產業通往世界舞台的入場券,更是以數據思維參與全球減碳治理的重要一步。」TEEMA秘書長 林全能 指出:「未來供應鏈的競爭,不再只是品質與成本,而是誰能提供被全球採信的碳數據。我們希望從大廠到中小企業都能以統一標準參與國際採購鏈,與世界並肩前行。」

產發署與 TEEMA 攜手推動數據治理,助台灣產業與國際減碳標準接軌。圖/業者提供

從倡議到治理:台灣首份「電子資訊業碳數據計算與交換指引」上路

台灣的永續轉型也正式走向制度落地,此次由資策會與 TEEMA 共同對接 GxDC,發表了首份 「電子資訊業碳數據計算與交換指引」,整合 PACT 架構與區域性產業需求,讓台灣企業能依循國際標準揭露產品碳足跡,以一致格式交換、比對碳排資料,形成跨國、跨企業、跨供應鏈的「碳語言」共通體系。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主任 蔡明宏 指出:「我們特別關注中小企業在碳揭露過程中面臨的實務挑戰。這份指引的設計初衷,是讓企業清楚每一個步驟該如何執行、如何回報、如何交換,讓碳數據透明化與標準化真正融入日常營運,而不再成為負擔。」

數據治理 x 供應鏈協作:供應鏈減碳的競爭加速器

隨著碳數據制度逐步完善,企業開始從「單點治理」走向「整體協作」,把永續真正融入日常營運決策。論壇中,金寶電子分享如何以「永續供應鏈」為核心,帶動合作夥伴一起建立碳盤查機制、導入再生能源與資料治理流程,逐步將減碳行動延伸至範疇三的上下游合作。英芯科技則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出發,展示 AI 晶片如何支援智慧製造,透過低功耗、高效能的運算能力,協助工廠即時處理資料、提升生產效率。

台灣出發:以科技力塑造永續競爭力

論壇最後更進行「碳數據透明化宣示儀式」,台日產官學代表共同高舉「全球碳數據接軌」、「提升數據透明」、「深化範疇三」、「產業攜手合作」四大標語,象徵台灣在 PACT 國際框架下,正式邁入永續與數位轉型的新時代。

台日產官學代表共同宣示碳數據透明化,宣告與全球碳數據接軌。圖/業者提供

未來,相關成果將納入政府推動的「碳管理機制指引」,協助中小企業以低門檻接軌國際要求,讓「碳數據透明」成為台灣供應鏈的共通語言。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關鍵時刻,台灣正用數據與科技寫下新的競爭劇本,讓永續成為一種新的產業實力。

我要分享

按個讚!警政時報粉絲團!讓您立馬觀看獨家影片!也可向我們投訴爆料哦    點這裡